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现状研究及建议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现状研究及建议
徐鑫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启智学校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智障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也相应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对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着巨大的身心发展差异,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现阶段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从智障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内容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关键词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研究;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智障,是儿童脑发育不良的最典型表现,在国际上统称为“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年龄在18岁以前,智力明显比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儿童的一组发育性疾病。产生智障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人的智商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只要后天注重教育培养,特别是进行儿童早期治疗和教育,那么这些儿童的智力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达到正常水平。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家庭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有着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对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及可行的。首先,家庭作为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和终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其次,智障儿童是不幸的,作为智障儿童的家长是更加不幸的,他们在心理方面承受的压力是一般的家长所不能理解的,正是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一些偏离常态的家庭教育,值得去深思及探究;第三,智障儿童由于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导致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教育内容都与普通的家庭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讨的。
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智障儿童根据其障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个等级。本文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研究对象限定为轻中度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是智障儿童教育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家庭作为智障儿童最早生活学习的地方,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恰当的家庭教育可以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道德品质等多方面都起着促进作用,相反,不当的家庭教育不仅不能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还会阻碍智障儿童身心的发展。中国的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并远远落后于他们。但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智障儿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很大部分的智障儿童生活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在接受家庭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且重视的角度失衡
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从家长对教育的投入——金钱的投入、时间的投入,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何考虑亲子关系三个方面来看。
1.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偏低
家长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投入主要是从金钱的投入及家长时间的投入两个方面来看。现在智障儿童的家长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经济投入是普遍偏低的,有些家长不愿意或是没有经济条件增加对儿童的教育经济投入,比如增加对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投入。还有一些家长对儿童教育的经济投入的比例较大,却在时间方面的投入较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家长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或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方面的指导教育等。很多家长明确表示对儿童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投入明显高于对儿童直接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没有花费金钱使孩子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并认为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是花冤枉钱。另一方面这位家长也明确的表示平时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并不多,也不会特意的抽出时间来指导孩子学习与生活方面的知识,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的。
2.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智障儿童的家长持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教育更多的是学校的事情,学校是负责教育的,家庭主要是负责生活方面的,负责孩子的吃、穿。智障儿童家长认为学校教师更具有专业性,对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家长缺少教育的知识及教育经验,特别是在面对一个智障儿童时,家长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来对智障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就把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全部推给学校,认为自己负责好儿童的吃穿住行几方面就行。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学历低、缺少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不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做好家庭教育,也不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更多的是认为学校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只是儿童生活的地方,家长更多的是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的问题。
3.对亲子关系认识较片面
部分智障儿童家长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应该听从家长的话,特别是在当孩子是一个智障孩子时,智障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的控制儿童,或是给儿童指出儿童需要做的事及正确的做事方法,智障儿童不需要有自我发言的权利,只需要服从家长的指令即可。有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在智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们缺少正常的判断能力及做事的主动性,所以,孩子在很多事情上是没有发言权,家长也不会给与他发言的机会,孩子在做事时只要按照父亲的指令去完成就是一件很好地事情。换而言之,在这些家长的心中孩子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
(二)家庭教育行为
家庭教育行为指的是家庭教育中家庭中家长采用什么样的具体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1.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当
不同的家庭的教育方式根据国内外心理学研究成果,主要有四种模式:专制命令型、民主尊重型、放纵溺爱型、过于保护型。我国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部分家长采用的是专制命令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他们认为儿童天生就应该是听从家长的话的,家长的话都是对他们好的,智障儿童更应该如此。部分智障儿童家长认为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因素存在严重缺陷,不认为智障儿童有任何主见及思想,即使有也是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因此就剥夺了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利,使智障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完全是一种被控制的命运。还有一部分智障儿童家长由于孩子的特殊性,他们对孩子抱有愧疚心理,在与孩子的生活中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只要是孩子要求的都会想办法做到,或者是对孩子过度溺爱,在很多方面尽量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这些家长对儿童更多的采用一种方式是溺爱放纵,或是过于保护,他们把智障儿童牢牢地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无论是专制命令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是放纵溺爱、过于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一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
2.教育手段比较简单粗暴
智障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手段比较简单且粗暴,对孩子的奖励教育少,批评教育是家长惯用的教育手段,有的家长甚至会采用体罚的方式作为教育手段。很多智障儿童家长通常情况下不会与孩子谈心交流,他们认为智障孩子不会明白家长说的事情或是家长做的事情,并且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家长去了解。在智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通常采用的教育手段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批评教育,或是一些体罚的方式。较少情况会鼓励表扬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部分家长由于性格或是习惯不轻易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孩子在做对事情的时候,家长的心理可能是很高兴的,但是他不会把这种高兴化为表扬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他更多地是在心理感觉安慰。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做人的教育、智育四个方面。
1.健康教育中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重视面失当并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身体健康是他们接受特殊训练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所以身体健康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同时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残疾,内心对于自己与他人明显区别,而产生自卑感,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可能导致儿童的不自信,在社会交往中产生退缩行为。因此对智障儿童无论是身体健康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部分智障儿童家长虽然看到了身体健康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但是却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面失衡,他们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更多关注的是病后治疗,而不是病前预防。他们关注儿童生病后要买什么药好,怎样好的快,而不是让儿童注重饮食规律,按时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减少儿童生病的几率。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如何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的理解方面存在偏差,他们认为不生病,每天吃饱喝足、穿暖就能保障身体健康,所以他们在儿童的健康饮食方面更多的在意的是孩子有没有吃饱,而不是孩子这样的饮食搭配健不健康的问题,是孩子有没有生病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体育锻炼够不够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家长完全忽视了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不认为智障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在他们的心理孩子可能根本不会懂得外界看待他们的眼光,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卑,所以智障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儿童的心理问题,没有与孩子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问题,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智障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2.对智障儿童的生存教育局限于个人日常生活技能。
智障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与普通儿童相比较存在严重不足,所以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只有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使儿童在社会中生存。
目前我国大多数智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生存教育只局限于儿童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忽视了儿童人际交流、规则遵守、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智障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注重对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是他们的培养存在严重的不足,只局限于对儿童个人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如吃饭、穿衣、大小便、做简单的家务等),而对一些社会性的技能忽视。很多智障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到有意识的培养儿童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一些规则方面的教育也严重缺乏,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及不随便乱丢垃圾等方面;同时也没有注意到对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比如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等方面的教育都是严重缺乏的。
3.做人的教育内容涉及面狭窄
做人的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由于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落后及语言发展的滞后,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这方面的家庭教育,是他们能够独立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在智障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儿童道德认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笔者在与一些智障儿童的家长交流过程中,从一些家长的谈话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家长对儿童良好个性品质塑造及与人沟通交往能力方面的忽视。他们没有利用好家庭环境来与孩子多交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日常文明礼貌行为及用语。笔者了解到有一名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有爱撒谎的习惯,但这习惯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当儿童撒谎时,家长并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更多的时候家长在无意之中助长着儿童的这一行为。
4.家长忽视了智障儿童的智育
智障儿童的智育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善、提高其智力。家庭对智障儿童的智育发展重视否主要看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儿童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智障儿童的家长由于心理的接受能力以及本身认识的局限:一是认为孩子的智力因素是不可逆的,没有办法教育或训练;二是希望借助医疗手段使儿童得到康复,因而使儿童错过了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机会,错过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也没有注意对儿童观察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家长对随班就读学校教育的不了解,把儿童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更多的理解为文化课程方面的教育,致使很多智障儿童家长对儿童在学校学习抱着消极心理:认为孩子智力有问题,学习也不可能好,只要他到学校和普通儿童多接触,混混日子就行。这种想法导致了家长不关心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没有与学校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导致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很多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而学校也没有注意到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师也不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情况,儿童的很多习惯爱好都靠老师自己慢慢观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很可能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也不够仔细和彻底,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联系机制,它们之间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处于单线发展的状态。
三、改善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建议
根据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区因素、国家政策法规四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提出以下主要建议:
(一)采取措施改善不利家庭因素为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
针对家庭因素中家长的心理承受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长的劳动时间对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提出以下对策:
1.家长要及时调整心态
家长在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智障儿童时,心理都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从最初的震惊期到拒绝期、绝望期、内疚期,最后才到接受期。家长要自己努力调整心态或是寻求他人帮助(如接受心理咨询等),尽快走过前四个时期到达接受期。家长只有从心里认清孩子是智障的这一事实,才会对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产生重视,才会积极的面对智障儿童,使智障儿童早日接受康复训练。
2.特殊学校组建智障儿童家长交流协会
一所特殊学校里有着许多的智障儿童,涉及到许多的特殊儿童家庭。特殊学校有条件使智障儿童家长集合起来,定期开展家长交流协会,这个协会里的家长可以互相倾诉烦恼、交流教育儿童的经验或是互相交流一些有用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一些情绪低落的家长找到倾诉的途径,改变家长的心态,使之尽快走出情绪低谷,而且可以为一些不懂得如何进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家长提供经验。
3.特殊教育专业机构定期培训家长
针对一些智障儿童家长的教育程度偏低,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出现问题,还有很多家长缺乏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了解以及对康复知识的缺乏等问题。一些特殊学校或是特殊教育的专业性机构可以组织一些家长的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家庭教育实践中的科学性,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了解,提高家长对智障儿童康复知识的了解。
4.政府提高对智障儿童家庭的福利待遇
家庭的经济条件偏低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智障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可以有效的增加智障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经济投入,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同时可以从物质方面改善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政府提高智障儿童家庭的福利待遇是改善智障儿童家庭经济条件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智障儿童家长的工资待遇或是直接的定期的经济补贴等方式来增加家庭收入。
5.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适当的减少工作时间,一是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和儿童相处,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通过沟通交流来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培养感情,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二)改善学校因素以辅助家庭教育
学校因素对家庭教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影响:一是随班就读教师的不作为加大了对家庭教育的需求;二是特殊教育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畅。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主要有如下三点:
1.随班就读学校为智障儿童配置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
在文章的前面提到随班就读教师有几十名学生要看顾,很难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关注特殊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一名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特殊教师专门负责智障儿童学习、生活方面。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上课期间陪同,以防出现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同时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及时的了解学习进度,方便为儿童进行课外的辅导。配置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是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避免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轻家长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负担。
2.加强学校与智障儿童家长之间的联系
学校与智障儿童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家长缺乏对儿童现状的了解,缺少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学校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是互相了解孩子的直接而有利的渠道。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改善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三)良好的社区环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创造条件
社区的人文环境及硬件环境都影响着家庭教育。要改善家庭教育,就要采取措施把社区因素的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健康的影响。
1.社区加强居民对智障儿童的认识
居民对智障儿童的态度很大部分来源于他们对智障儿童的认识。加强居民对智障儿童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智障儿童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解到智障儿童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危险性,引导居民用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智障儿童及智障儿童的家庭,使智障儿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外出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顺利的进行,这对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及家庭教育方式都有积极作用。
2.社区修建可供智障儿童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社区修建专门为智障儿童提供的体育锻炼设施,提高家长带孩子外出做体育锻炼的机会,增加儿童的体育锻炼时间,可以为家庭教育中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智障儿童活动场所的建立可以增加儿童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加强居民对智障儿童的认识,为智障儿童创建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内容中生存教育、做人的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保证成年智障儿童的生活生存问题以减轻智障儿童家庭压力
国家对成年智障儿童的安置得当,不仅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同时也让家长对智障儿童今后的生活生存问题放下担忧。国家制定法律法规 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让一些中度轻度的智障儿童能够自给自足,而不是一味依靠他人的帮助。国家为中重度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成年智障人士提供专门的福利场所,让他们的生活无忧。
徐鑫,男,汉族,研究生学历,教育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现就职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启智学校,德育副主任。
参考文献
[1]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4] 胡莹,商虹.论家庭教育的功能、特点和基本要求[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 鲁印服.试论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J].科学教育论坛,2005,(16).
[6] 宗荣秋.谈家庭教育功能观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01,(2).
[7] 王勇.浅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12):51.
[8] 鲁立成.谈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263一265.
[9] 胡玉顺.怎样扮演父母的角色[J].21世纪,2003,(2).
[10] 祝建平.浅论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6).
[11] 徐美贞.弱智儿童父母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2).
[12] 张宁生,荣卉.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团.心理科学,1997,(20).
[13] 徐胜.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J].南方论坛,2007,(5).
[14] 李柞山.论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教育[J].重庆师院学报,1997,(1).
[15] 张海丛,刘琳.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父母的学习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3).
[16]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4).
[17] 赖越颖.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8] 李莉.儿童家庭教育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06.
[19]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0] 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