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文章读后感
电子快餐时代,人心浮躁,我也是如此,及少完整的读过一本书。今年买的书最多,买来不能束之高阁当摆设,得读才行啊。
读的第一本书是林清玄先生的《岁月静好 不忘初心》,读完后写了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在读林清玄》,都是自己的真实感想。评价不错,点赞很多,收到三笔赞赏,其中就有我同学的百元巨款。
第二本书是翟晓斐写的《林徽因传》,也写了读后感《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发布没多久收到文友萧野评论:“文章概括精简,将几个人的关系也交代的清晰明了。没有大篇幅渲染,一切恰到好处。题目表明自己内心感受,让读者也如沐春风,你也是其中和畅的一缕。”
得到肯定,我看了之后还挺开心。
过了一会收到周老师点评,泼了一盆冷水:“你这篇读后感没有‘感’,只是书的内容的摘要。熟悉林徽因的人太多了,这样写文章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是价值不大。”
我仔细看了一下还真是,所写文章相当于书的浓缩,自己的感想很少不够深刻。这点评简直是一针见血,不禁让我汗颜,真的不懂写读后感。
周老师接着说:“从今天起鼓励大家写读后感,因为我发现你们肚里的墨水都太少了。你们喜欢什么书,都可以写。”
看了这些话我心想:岂止是肚里的墨水太少了,我都感觉肚里仅有的那点墨水都倒干了。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周老师又说:“读后感着重在你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读过对心灵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高度,怎么写都肤浅。
女性读林徽因传记,读到的都是爱情,说明你们不懂林徽因。”
我回道:“林徽因在建筑、文学、感情三方面为后人所赞叹,女性确实注重了她的感情,我也没例外。”
周老师:“说明你没有超越感情。
读后感着重写自己,写出自己心灵的收获。不要过多引用书中内容,甚至可以脱离书。着重写一到三个主要观点即可,不要把什么都写进去。
读后感不是抄书,是对自己的反思。我们读到的其实不是作者,而是自己。阅读是创造。写不出自己,这个阅读就是失败的。读后感主要写自己,借别人的文字发现自己。”
并且向我们推荐阅读以下几类书: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家《道德经》,《庄子》;释家:《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还说:“这些书必须读,因为它们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这些文化做支撑,我们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就没有资格写作。或者即使写文章,也会很浅薄。
这些书不是可读可不读,而是非读不可。
儒,释,道,缺少一个,心灵都不会完美,文章一定肤浅。
没有精神高度,再好的写作技巧,都不可能打动读者。”
听了周老师说的一番话真是感觉受益匪浅。
自己的文章为什么写的肤浅,找到原因了,读的书太少。并且读书不要滥读,要有选择的去读。
《林徽因传》的姊妹篇《三毛传》读完后再试着写下读后感,看会不会有改善。
以后每读完一本书都试着写下读后感,我想只有多读多写多练多感,才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