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背山森林公园+无锡拈花湾+渤公岛生态园
景点一: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公园于2000年着手建设,已投入资金3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到位。文峰塔、历史名人馆、科教名人馆、艺术名人馆等一大批景点已建成开放。园内上万平方米草坪绿意盎然;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镶嵌于青松翠竹间,而岩碧飞瀑,砚池碧波和茂林修竹,常使游客流连忘返。龙背山森林公园是沪、宁、杭地区最大的城区生态公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
名称由来
由来一
龙背山森林公园地处宜兴人民路最南端,是一个融阳羡迷人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娱乐公园。龙背山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龙背山原名红荡山,是铜官山向东连绵起伏的筱岭山、龙潭山、沧浦山、梅岭山等蜿蜒至东氿之滨十多个小山丘的总称,它犹如一条长长的青龙卧伏在阳羡古城南郊,故称“龙背山”。
由来二
另有一说是相传在晋朝,宜兴出了一条蛟龙,经常发蛟水祸害百姓,其时,南山出了一只白额猛虎,也常伤人;加上一名恶少周处危害乡邻,宜兴人称之为三害。有一年这条蛟龙发了一次特大的蛟(宜兴人称山洪暴发为发蛟),大水一直淹到铜官山脚下,洪水退后,留下两个大水塘,各有三亩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终年不竭,据传是蛟龙的两只前爪抓出来的。后来,蛟龙和猛虎被周处斩杀了,但这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冈形似蛟龙伏着的背脊,故称“龙背山”。
景点二:拈花湾
灵山小镇·拈花湾,是灵山集团历时5年,继梵宫之后又一精品力作。坐落在无锡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这里秀美,环境优越。而拈花湾靠山面湖,更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可以说是得尽天地人文灵气。
拈花湾的命名,一方面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的经典故事,同时也缘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小镇整体建筑风格与日本奈良非常相似,又融入了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水系,打造出了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使得整个小镇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
灵山小镇拈花湾打造的是一个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追求一种身、心、灵独特体验的人文关怀,让人们体验无处不在的禅意生活,从而开创“心灵度假”的休闲旅游新模式。
主要景点
半山衔日(拈花湖)
半山衔日,落帆影于岩中。这里天宇澄明,白云悠悠,天光云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清风徐徐,禅意尽现。给远离城市喧嚣与嘈杂的人提供了一处绝好的休闲场所。
香月花街
香月花街是拈花湾的禅意主题街,是拈花湾休闲度假生活的核心区域,是欣赏和体验拈花湾禅意生活的绝佳去处,被称为“禅意生活的缩影和绝佳体验地”。
行走其中,木制的唐风建筑与桥梁,让清雅禅意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所有的建筑、景观都像是会呼吸般的浑然天成,使人感到如同进入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中。
拈花塔
拈花塔是唐风木结构楼阁式五重塔。四方五层,由须弥座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直棱窗棂、重唇板瓦、转角斗拱、蜀柱斗子等让拈花塔古朴典雅;出檐深远,不可攀登。宝塔高27.98米,有东南西北四门,塔身高21.28米,塔刹高6.7米,由覆钵、仰莲、相轮、华盖、三花蕉叶、宝珠、刹链、风铎等组成,黄铜铸就,外贴金箔。拈花塔是拈花湾小镇主街区——香月花街的最高点,古朴庄重之中融合了传统和禅意。
妙音台
灵山小镇·拈花湾的戏台。台口立柱楹联“慧眼见一切,妙音满十方。”上场门和下场门的“来兮”、“归去”,亦是富有浓浓禅意,将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的传统戏剧文化与禅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使人感慨,耐人回味。
百花堂&拈花堂
重檐歇山顶,广五(七)间、深三间(拈花堂下檐正面出抱厦),斗拱上下檐均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平座栏杆用斗子蜀柱承寻杖,转角处,横向构件双向出挑。柱子均有升起,外槽檐柱有侧脚。梁架为平梁上施平棊,门用实踏板门施铜钉与铺首。窗为直棂窗。大殿柱身粗壮、斗拱宏大、再加上深远的出檐以及非洲红花梨榫卯细凿构筑,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梵天花海
一色花,一味禅,拈花湾的梵天花海在时光中晕染禅意。明黄的硫华菊阐释着美,蕴含着善,花开漫山,轻轻摇曳,时光静好,幸福满满。置身其中,使人感到没有烦恼,只有纯粹的简单、健康和快乐。
福田阁
福田阁供奉的是财神陶朱公。陶朱公范蠡是历史上太湖流域的著名人物,因其退隐后经商有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商圣”,亦为著名的文财神。传说当年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 曾遁居此地,拈花湾之南的“伴奴湾”因此而得名。“福田阁”本供参拜祈福之用,单跨悬山顶建筑形式,平面面宽2.5米,进深3米,柱高3.2米,柱头斗拱采用四铺作双抄不出昂前后乳袱相连,上设叉手托檩。木构精雕细琢加之建筑体量较小使财神庙整体显得较为精致。
禅乐馆
禅乐馆是拈花湾独具魅力的禅趣游乐场所。由“迦叶之镜”“心心相印”“无我无相”“点亮心灯”和“镜花水月”等组成。每间小馆都是根据禅境创意出来的禅趣空间、互动活动和游戏体验。当您身处其中,都可以体验轻松、愉悦、开心的禅悦,获得蕴含禅意的人生感悟和收获,寄托美好祝福。
景点三:渤公岛
渤公岛又称渤公岛生态公园,位于环湖路大渲桥南侧与鼋头渚公园接壤处,是无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绿化面积约40公顷,是蠡湖36公里环湖观光带的其中主题公园之一。渤公岛是为纪念治水先贤张渤而取名,是一座集调水、自然、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岛。
渤公岛原来是一条长1700米的堤坝(犊山大坝),扼蠡湖西部汇入太湖的出口,南端过犊山桥就是深入两湖之间的无锡最著名的风景区——鼋头渚公园,在渤公岛各处都可清晰地望见鹿顶山;北端过渤公桥接梁湖路,过大渲桥可达无锡另一处著名景区——梅园。堤上建有包括四座节制闸的梅梁湖泵站,是太湖、蠡湖和梁溪河的多向调水工程。堤内自1950年代后陆续开辟了3000多亩鱼塘。
2004年,无锡市结合退渔还湖工程,在原犊山大坝东侧开始围筑总面积37公顷的这座生态公园,到2006年5月1日建成开放。